近日,国内饮料市场纷纷打起了“高端牌”,这一股高端风“到底从何处源起呢?是什么在激励着众多企业开始打这张牌?
首先,低端产品竞争过于激烈,各品牌难以承受价格战之重。以水为例,上个世纪90年代,瓶装水刚在出现时,每瓶3元的价格无疑定位为高端产品。如今,瓶装水普遍价格在1元~1.5元左右,而在超市中我们经常看到低于1元的瓶装水,康师傅、农夫山泉、娃哈哈等水巨头进行着激烈的价格战,你卖8角,我就卖7角,他可能卖5.9角。在乳制品领域,更是如此,甚至各大超市的牛奶促销之后的价格出现了”奶贱于水“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往往使各大品牌占了市场丢了利润,而不靠低价占市场则更无利润可言,真是进退两难,因此十分希望能够突出重围,开辟一个新蓝海。特仑苏的横空出世则更是给众企业打了一针兴奋剂,看到了蓝海的曙光。
其次,消费者具有消费高端产品的需求和能力。瑞信对于消费者市场的调查显示,消费支出有望于2015年在主要国家中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2020年的消费支出在主要国家中的比例将接近22%,与人口占世界的比例相一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只是满足于消费一般的商品,他们希望讲求品质,即便是暂时没有能力经常消费高端产品的消费者也会偶尔消费,并以此为奋斗目标。
当然,任何投资的风险和收益都是成正比的。做高端时遇到的挑战和风险也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在当前低迷的市场环境之下。尽管市场所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多了一丝忧虑,少了一点乐观。一向花钱大手大脚的美国人都开始精打细算起来,人们从报纸上剪下优惠券,去商场买打折的商品。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63%的人削减了开支,78%的人减少了购物,52%的人减少了下馆子的次数,汽车销量下降到近16年来低点。尽管消费者表现得不那么明显,但是会比以往更加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则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定时期之内,高端产品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仍然是有待商榷的。
在消费有可能减少的同时,投资高端产品往往需要的前期市场投入,教育消费者的成本比较高。一般而言,高端消费者中的重度消费者往往比较重视生活品质,对接受的品牌忠诚度比较高,但是要接受一个新的品牌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也需要下更大的功夫,不是在电视上打打广告就能奏效的。以在度高的高端水品牌依云为例,让喝依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依云在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依云将自己与文化、时尚、艺术结合起来进行产品推广,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这些都需要精心的策划、巨额的资金支持,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拥有这样的实力。
实际上,这些打高端的饮料品牌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西藏冰川5100、牦牛奶是以产地为主要卖点;特仑苏和C她V他,是以产品高品质以及母品牌强大的度为主要卖点;而依云初以产地为主要卖点,之后则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以文化为主要卖点……因此,任何一个企业要做高端饮料必须都要思考清楚自己的卖点在哪里,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
与此同时,同为高端,但他们的销售人群也不尽相同。有些是以商务人士为主,有些则是以高收入家庭为主,有些是以送礼为主……企业一定要通过市场走访和调查,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已有的竞品,找到合适的产品定位。如果定位不准确,没有正确的人群愿意消费,不管产品品质是有多么的优质、产品如何独特都难以真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