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饮料,是一款2000年风靡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新型饮料。近年来功能饮料在被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并喜爱,这个人口大国也成为了功能性饮料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而广州市贝奇饮料有限公司也迎合消费趋势推出了一款健康的功能饮料——捷虎维生素功能饮料。
天气炎热,不少人运动过后喜欢喝点功能饮料来降温消暑,但是它是否适合每一个人呢?哪种情况下不适合喝功能饮料?
不同类型的功能饮料增添了不同的物质,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的功能,对应不同需要的人群。在购买的时候,消费者应该仔细阅读说明,避免购买了自身不需要的饮品。
功能饮料的饮用者大多是18到25岁的人群。因为功能饮料能快速补充能量,尤其受喜爱运动的人的欢迎。有人喜欢在运动之后,一次性大量进食功能饮料。但这种方法并不科学,好分次饮用。
运动量少时好别喝
不少生产运动饮料的商家每逢夏季就开始卖力宣传自己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也是越来越多。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李协荣教授指出,运动饮料其实是一个动态的配制过程,它会根据运动员个体的生理消耗特点、运动项目、环境的变化配制,有针对性地补充运动时丢失的营养,起到保持和提高运动能力、加速运动后疲劳的作用,它一般不含碳酸气、咖啡因、酒精,有适量的电解质和一定量的糖。
但运动饮料主要是针对运动员或是经常参加健身的人群,普通人如果每天的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就没有必要喝这种饮料。如果运动量大、时间长,且出汗量大(在超过一升时),才推荐饮用运动饮料。从不良反应角度来说,不适宜人群盲目喝运动饮料,其中的各种电解质会加重血液、血管、肾脏的负担,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造成血管硬化、中风等。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喝
唐都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叶琳称,功能性饮料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适应某些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由于它区别于普通饮品,所以主要适用于特定的人群。功能性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等成分,儿童应该慎喝。叶琳虽然肯定了功能饮料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抗疲劳、缓解压力的作用,但是一些年轻人喜欢这种可以迅速提神的饮料,往往忽视它含有咖啡因,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过多的咖啡因可能引起中毒反应,造成胃肠不适、心跳加快、神经紧张、焦躁等症状。所以,普通成年人对功能性饮料的摄入量应该有一定的控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好不要饮用。
专家建议喝前先看标签
近些年,功能性饮料频频被曝光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功能性饮料呢?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北京市营养学会营养宣教分会副顾中一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首先功能性饮料不是必须的,我们正常人注意均衡饮食就没有必要饮用这些。其次功能性饮料一定要认真核对标签,不要寄予过高期望,也不要把维生素型饮料、功能饮料、运动型饮料搞混。(像脉动就不是运动型饮料,根据GB15266-2009《运动饮料》,运动饮料可溶性固形物应在3.0-8.0%,钠50-120mg/L 钾50-250mg/L,抗坏血酸不超过120mg/L,硫胺素及其衍生物为3-5mg/L,核黄素及其衍生物为2-4mg/L,这才是适合运动时喝的)
“如果不是剧烈运动、时间也不长,其实也没必要喝运动型饮料,喝清水吃水果就行,一般轻体力劳动者每天应饮水1.6L以上。”顾中一说。
现在市场上功能饮料种类繁多,那什么样的功能饮料才是适合自己的呢?贝奇饮料生产的捷虎功能饮料中含有6类营养素(牛磺酸/维生素/玛咖/烟酰胺/咖啡提取物等)。牛磺酸能够促进大脑生长发育,维护视觉功能,提高人体,疲劳。玛咖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食用过的人会有体力充沛、精神旺盛不会疲劳的感觉。再加上少量的咖啡提取物,提神效果远胜同类产品。合适的就是好的。